《西游记》读后感1000字
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(精选篇) 语录 第1张
  文:潘驴邓小闲

  心如猿,天生地养。

  出生前的心猿是一块石头。

  所谓顽石,无知无觉,却也怕阴阳动态平衡的凡间之物。污浊后长出了毛发,便与“群猴”无二。

  好奇,让心猿寻到了水帘洞。

  恐惧,使得心猿仙山拜师。

  炫耀,被赶出仙山。

  争强,成为妖王。

  贪婪,龙宫夺宝神针。

  反骨,地府销毁生死簿。

  心猿生长本就有如此千般自然,却非其“意”。

  那就让心猿控意马,做个弼马温。却养了个信马由缰,意马自此白白胖胖,哪里控得住。

  有了意,却是个随心的由缰意,无有方向取舍。

  不如抛下意马回花果山。

  心比天高,最次也要齐天。

  齐天了能做什么?自在逍遥。可却是个无意马,无方向的自在。

  不如找片桃园,园中自在。虽仍无意马走向,却也能在此中初次享到了“静”。

  当得知蟠桃会无我心猿,耻辱勾引恶念,破坏由此产生。

  “犯了错”,自然要诛心。战于心猿却难得胜,不如用圈(规矩)来砸,锁来缚,煽风来呛,点火来烧。

  心能因此而化嘛?非但没化,还炼就了洞察的心眼。

  最后挣扎吧,万般皆要此心消亡,只能斗了。

  可是挣扎无果,心猿有个毛病,总被欺骗还不自知。

  于是pua大师如来,覆手成山。

  自此心猿被pua大师牢牢压住,等待一个代替了心猿控着意马的“师傅”来解救。

  师,便是识。

  这个识傅不一般,来自东土大唐。

  载着万千民众的希望此去西行,目的很明确,就是要取经。

  奔着西天去的,西天的概念很有趣,怎么说呢。。。

  多说点好玩的:

  (唐贞观元年8月,玄奘识傅从长安出发。

  631年秋,离开长安的第五年,玄奘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那烂陀寺,

  此时,开口便是阿弥陀佛,所谓的此生抱歉入东方,来生西方净土见的净土宗才刚刚兴起。

  因为西游记是明时成书。随着几百年净土宗的无下限兼容性,普通民众眼中的佛教便都是此类见人便喊阿弥陀佛的净土大佬了。

  可我们的玄奘识傅是唯识宗的,不是净土大佬。

  因此玄奘识傅是绝对不会见人就阿弥陀佛的,也不会见人就说我是去西方净土求经的。

  专业性上的驴唇不对马嘴,说明:西游记借着无门槛、大众铺底文化的净土风写出个通俗易懂,藏了个佛皮丹骨。西天的概念也就是个形而上的升华代称。

  )

  好了,此行奔着西天去。

  识傅带着解救出的pua失足心猿上了路,顺便还给心猿上了紧箍。心猿狂的时候,就收紧他。痛一痛,就乖了。

  意马脚力不足没关系,换个龙来做意马。所谓龙马精神,也就是奔腾作气耳。

  接着收下了充斥着欲望的欲猪以及善于调和的沙僧。

  龙马好骑吗?不好骑,识傅控不住。于是开始时心猿帮忙牵牵,后来沙“和”尚来牵。

  识傅很现实,该害怕时就害怕,该怀疑时就怀疑。

  感到危险时,心猿想去探一探。识傅的反应是你别走。失了心,妖怪来了,我不就完蛋了?

  当识傅被捆绑束缚打包带走,能千变万化救出识傅的也还是心猿。

  那肾猪和沙和尚呢?

  大部分情况下,识傅被抓走玩捆绑的时候,肾猪和老沙也跟着买一送二了。

  识傅迷了的,玩过的,至少肾猪都没怎么落下。

  苦难和诱惑中,识傅仍有一丝清醒和矜持隐忍。肾猪可不管那些。

  什么女儿国,蜘蛛精,该玩就玩。探路常是心猿做,换肾猪去一次?该睡就睡。饿了?该偷瓜就偷,自己吃饱了才会想起识傅。

  有时候肾猪会怂恿心猿一起快乐,比如偷人参果。

  怎么说呢。。。别人主动给,识傅说不要了吧。肾猪当时不说话,到夜深人静,识傅睡了。。。(当事人:当时不知怎么了,我明明知道不应该,可就是没忍住,那不是我想要的)

  心猿不乐意了,你丫明明都肾猪要干的,次次我挨批,说我的不是?

  懂事的沙和尚于是站了出来:大师兄二师兄别吵了。心猿你别那么躁,你把肾猪压的废了谁挑担?肾猪你别那么闹,你又干不过心猿。你们再折腾,我也不牵马了。你看识傅能hold住龙马不。

  在一片欢乐祥和中。团队到了终点。

  识傅在一路的经历与感悟中升华了,并且得到了想要的东西。

  随之心猿,欲猪,沙和尚也得以升华。只是心能和识一样,升华的程度高一些。欲和西天阿南,迦叶透漏出的大环境风格一样,恰到好处便是极善。

  调和的沙僧,上限有限,下限稳定。

  意马?龙马精神,精神精神。

  九九八十一难差一难。这最后的一难在达到目标,后。也来自这最后达成的目标,它本身就是一难,贯穿始终,从识出发时起,最终回报于“识心意欲和”圆满偕归之时。

  夫,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。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

  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

  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

  所以不能者,为心未澄,欲未遣也。

  能遣之者,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;

  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

  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。

  三者既悟,唯见于空;

  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

  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

  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;

  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?

  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

  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;

  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